快到年尾了,各城市的土地供应也逐渐进入尾声,梳理这一年来各主要城市的土地供应,普遍均是增长的,个别城市还有较大幅度的增长。
一线城市今年的住宅用地供应量已经全面超过去年,截止到2017年11月17日,四大城市供应量比2016年增长50%。其中北京增长了380%,上海增长了25.3%,广州基本持平,深圳则只有个位数的增长。
供应价格方面,北京的平均地价比2016年增长26%,四大城市平均增幅在19.04%左右。这主要是供地结构发生变化,各大城市加大了70年自持地块的供应,而在商品房地块上,附加条件也特别多,开发商受成本和价格盖帽因素影响,也不敢往高了叫。
需要注意的是,地价并没有下跌,只是涨幅收窄。这也意味着,同一地段的新房价格仍然会有涨幅,开发商分期开发的项目,二期开盘价不会比一期便宜,但涨幅会在允许的范围内。
至于统计数据中的跌幅,则主要是因为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。差地段的房子卖得多,好地段的房子卖得少,平均房价自然会下来。
不过对于打算买房的人来说,未来几年不一定会比今年好。
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,限价持续存在,不断增加的土地供应可能不会迅速转化为可售商品房。也就是说,我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有割裂的趋势。有机构跟踪了2016年50个典型地块,由于成本过高入市风险过大,目前只有7个项目入市,29个开工未入市,14个根本未开工。
以往开发商拿一块地,往往半年后就能启动预售,高周转模式玩的溜溜的。但现在这种模式已经很难开展。
开发商已经全面受限,融资门槛不断提高,好不容易融到的钱不能买地只能用来付工程款。
在销售端,开发商现在卖房子也非常尴尬。一方面要同等对待全款和贷款购房者,这意味着通过高比例*或全款买房的形式加快回款速度的模式将受到限制。
现在就看开发商能否“扛得住”了。找到便宜的资金还能“扛得住”的开发商,在现有市场规则下,他们是不会主动向刚需示好的,这些开发商路子广实力强,但数量并不多。
更多的开发商实际上是在赌的状态,融不到钱也不愿意降价卖房,手里有点余钱看看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。
这种状态是扭曲的,土地供应变不成房子,调控的效果在购房者眼里是要被打折扣的。所以当土地供应跟上的时候,接下来要着力解决的应该是商品房供应。这个难度比增加土地供应要大得多。它既要让数据正常一点,还得照顾到让大家买得到买得起房子,更得让开发商能赚到钱。
至于如何破局,让开发商愿意卖房子,让刚需买得到合适的房子,融360说房君能想到的办法只有一个:地卖得再便宜一点。
- 土地
- 房企